内向的我,也可以在繁忙大都会中从容自处吗?| 城市漫谈
在冬日末尾的明媚日光中,柠檬 咚小分队和本期「城市漫谈」的嘉宾——月月在安福路上见面了。虽然约在这条上海目前最火的网红街道,但月月并未特别做什么造型,只是一袭素色打扮,搭配平底长靴,唯有挺拔的身姿还带有模特时期的痕迹。她大方地跟我们say hi,甜美的笑容中是由内而外透出的自信。而后,她又熟门熟路地带着我们加入了一家网红面包店的长队。
没有外来的不适应,也没有打拼事业的野心勃勃。这位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或许诠释了另一种城市典型。当她谈起上海,那些城市压力与焦虑往往只是前进必然伴随的要素,更多时候,她在追寻的是如何与这座城市相处、以及如何和自己内心相处。正如她将“爱排队”视作上海独有的城市气质之一,她带给了我们走近城市的另一种视角——等待并非浪费时间,而人生也并没那么多事需要着急上火。
就让我们咬下这口蓬松柔软的面包,在这份冬日的小确幸中,开始和月月的漫谈吧。
01 与城市的相处
Q: 你觉得上海是一座怎样的城市?
A: 上海算是一个非常快节奏的城市。从小到大,除了旅游,我几乎没有去别的地方长久居住过。所以上海对我来说是很有感情的。但可能因为工作的原因,我又隐约觉得这个自己从未离开过的地方,也许并不是那么适合生活。
Q: 是因为对拥挤、排队、堵车等这些城市典型问题而感到烦躁么?
A:这倒不是。可能因为生长在上海,本身对城市就会有一份多出来的好感。像你说的爱排队这个事情,我觉得可能是刻在上海人骨子里的东西哈哈哈!你看过年过节的时候,那些老头老太,哇,早上可以四点起来去排队。所以我一直觉得,一两个小时的排队都挺合理的。这本身就是上海的特质之一。
Q: 那有想过离开上海吗?
A: 去年,我有种非常强烈的欲望,想离开上海。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周末,我都觉得节奏太快了。地铁啊、电梯啊,真的仅次于香港了。感觉在这个城市有点静不下来。
Q: 那是什么让你最终决定留下来?
A: 年初的时候,我听了一篇ted演讲,内容是关于一个内向的人。然后我突然对上海这座城市有了新的理解。上海,或许是一个非常适合喜爱观察热闹的内向者生活的地方。你看那些网红街——安福路、巨鹿路——为什么大家来旅游就爱去这些地方看看、兜兜?因为即使你什么都不做,你也能被动地去感受新鲜事物,感受热闹,感受这座城市。这股来自城市本身的强大能量会包围在你的周围,可以让你在保持向内思考的同时,体会人群和社会的动态。
Q: 也就是说,内向的你重新在这里找到了自处的方式?
A: 对。其实之前我想过,或许不是城市太快了,有没有可能是我自己性格上,就不喜欢太多新的东西持续快速地发生,让我觉得必须去跟上?但我也意识到,它确实可以让我在不费很大力气的情况下,去认识很多新的人和事,这种被动的社交我其实还蛮喜欢的。即使只是隔壁的陌生人,也可以让我觉得很有趣、很新鲜。所以后来我就释然了,这就是一个视角和心态的问题。
Q: 你会怎么度过一个人的时间?
A:我有蛮多时候都一个人的。以周末为例吧——对,我是没有996并且有周末的幸运儿哈哈哈。如果不出差的话,我基本每周末都是必须要出门的,有没有约好的朋友都一样。去市中心走一走、看一看,随便找家咖啡店坐一坐、探一探店之类的。就算是一个人,我也会让这一天过的贼充实。
02 取悦自己也是愉悦他人
Q: 能谈谈你从模特转行,心态上有什么变化吗?
A:我觉得人的容量其实是有限的。你可以往里面放各种东西:好的、坏的、焦虑的、安稳的……但不管放什么,一旦你被塞满了,就很难再放进更多东西了。在我看来,模特的职业里面有一些东西没那么纯净,也不是我那么需要的,但是这些东西却会非常快地就把我这个瓶子填满,让我感到很不舒服。现在的工作能带来的新鲜感和有趣的东西虽然会少很多,钱和名誉的回报也会少,但我觉得还挺舒服的。
Q: 让自己舒服很重要。
A:对,学会只关心自己关心的事情,学会先让自己开心是很重要的。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。当一些负面的事情出现后,我们都需要学着慢慢去消化。人有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,很多时候没有必要用道德制高点不断地去批判别人、或者消磨自己。这些事情一直都是存在的,但要不要把他们挡在外面而不走到自己心里,这就是一个能力了。当然身体状况也很重要。我以前做模特的时候要减肥,肚子只要一饿,心情就会比现在暴燥的多。
Q: 你会有结婚、买房的焦虑么?父母会给压力吗?
A: 会有一些吧,但我更多时候会选择用能让自己快乐的方式去面对。虽然知道父母有期待,但我还是会坚持做自己,即使我知道总这样做也许对方会不开心,但我还是会把自己的感受放着第一位。我有一个逻辑——如果你自己不开心,无论再怎么假装,这个负面的情绪还是会散发出来,它是藏不住的。况且你也不可能一直假装,装、你能装多久呢?虚伪的状态是非常有毒的。所以我认为取悦自己,换个角度看,也是一种给予,能真正把好的自己展现给别人。
Q: 最近有什么新的人生目标?
A: 还真没有什么目标呢。一定要说的话,就是前段时间想出去留学,但也就只是花时间学学英语,并没有非常紧迫的感觉。我还是比较适应以自己舒服的状态来学习,然后顺其自然地去考试。即使可能最终没有去,我也不会有很强烈的感觉。属于特别安于现状的心态了吧,哈哈。
03 人与物
Q:你怎么理解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呢?作为一个家居品牌,我们很好奇你对居住环境中使用的物品和家具有什么样的要求?
A: 对我来说有两个情况,一种是我独自生活居住,另一种是和亲密对象或者家人一起居住。如果是我自己居住的话,我应该是会购买设计品牌,质量更好、但相对价格高的家具摆件,因为我感觉会用很久。我会尽自己的能力买到最好的。但如果是和别人一起居住,我还是会考虑对方的情况,在购买时也有可能以对方的想法为主。
Q:如何定义“好”?
A: 东西好不好其实是很主观的选择,是当下的感受和情绪,直接一点说就是本人喜不喜欢。我比较倾向于减少零碎的小钱,而是存钱下来去买一个我真的欣赏且喜欢的大件物品。一般我的东西都会用到它坏了为止。而当它坏了之后,我也会毫不犹豫地让它离开我的生活。毕竟我们生活里的空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。
月月给柠檬 咚分享的两个物件:
1.包装袋
我有一个怪癖,喜欢收藏包装袋,我觉得他们是物品的一部分。不管我搬家去哪里,我家里都有一个很大的储物空间是用来放这些袋子的。 在我价值观里面,袋子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。而且不只是袋子,说明书、纸胶带、甚至瓦楞纸我都会好好保留着。
2.外婆给的戒指
这是一个黄金上面镶了颗钻的戒指。它其实算是个古董。本身价值虽然并没很高,但是我大学毕业时,我外婆给我的成人礼。当时我想要一个戒指很久了,但兜兜转转总是挑不到自己喜欢的。后来,外婆从一个老上海那种黑木头化妆盒子里面,把它拿出来给我,就是和老派的样式,但我第一眼就特别特别喜欢它。我觉得可能就是它来到我生活的时机刚刚好。一直到今天,别的饰品我可以不带,但它,我每天都必须带着。而且我每次焦虑的时候就会摸一下它,好像已经是身体的一部分了。
…
城市是复杂的。住在城市里的人更是复杂的。
当我们重新回到城市,我们突然想知道,和我们共同呼吸着城市空气的这群人究竟有着怎样的心情——他们为什么选择留在城市?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?他们是否感到拥挤和焦虑?他们又是如何在城市中自处?
「城市漫谈」就是这样一个晒着太阳、喝着咖啡、和大家说说话的单元。有时在口袋公园,有时在朋友家中,还有时,对话会在骑行中进行。不管怎样,我们都希望按照彼此最舒服的方式,然后真诚地谈谈生活。
TICKLE QU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