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只玻璃杯的进化史 | 工艺文化
有色同寒冰,无物隔纤尘。象筵看不见,堪将对玉人。
一首唐诗毫不犹豫地将我们带回中国古代玻璃的辉煌时代。欲火而生的玻璃,秉承了东西方文化的跋涉与
融合,带着历经千年的历史沉淀走进现代文明。
玻璃,古代称为琉璃。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矿物质,用这种材料制成的杯子、茶具,能给人以色泽鲜艳、光彩照人之感。
琉璃出现在最早时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(公元前 770 年 — 公元前 221 年)宋代,玻璃器具相继问世。到了元、明时,规模较大的玻璃(琉璃)作坊在山东、新疆等地相继出现。
01
夸克杯历史
威士忌酒杯史始于 16 世纪,发源地在爱尔兰和苏格兰地区,就是木头做的小碗,碗上有 2 个小把手,
像极了小朋友们吃饭的小米碗,都双手捧着用。这 些 老 古 董 名 字 叫 “ 夸 克 ( Quiach ) ” , 源 于 盖 尔 语 单 词 cuach , 意 为 “ 杯 子 ” 。
02
玻璃杯品类
随着玻璃制造工艺的进步和价格的下跌,玻璃酒杯走入了普通人的家中。而这时候的杯子,仍然保持着古典杯的形状。
一个新的竞争者出现了:平底无脚玻璃杯。后来相继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玻璃杯,你所能看到这么多形状缤纷的杯形,大多是上世纪 90 年后出现的。
波尔多杯:
波尔多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杯子,较长的杯身和较大的圆杯肚,可以让葡萄酒与空气快速接触,较窄的杯口把酒的香气聚拢在
杯口。这种杯型适合强劲的红葡萄酒。
香槟杯:
曾经所有的起泡酒都自称为香槟,所以这种适用于起泡酒的杯子有了这个名字,但这并不能说是只为香槟准备,而是适合所有的起泡类葡萄酒。
起泡酒杯最大的特点就是杯身细长,像一朵郁金香般典雅优美,纤细的杯身让起泡酒的起泡有足够的上升空间,让人们产生视觉上的美感,也使品酒的动作更加优雅。
白兰地杯:
这种酒杯,天生就有一种贵族气息。丰满圆润的杯身有着将琼浆的香味挽留于杯中的责任,正确的拿法是用手指自然环笼
将杯子托在手上,这样可以让手的温度通过杯身把酒略略暖一些,从而促进酒的放香。
勃艮第杯:
勃艮第杯的杯肚要比波尔多杯的杯肚要大一些,杯口要宽一些,因此增加了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,令果味较重的葡萄酒流向口中,使果味、酸味更好的融合,向内收窄的杯口则能更好地凝聚酒香,同时,这样的杯型也更易于散发勃艮第地区的葡萄酒浓郁的果香香气。
浅碟香槟杯:
在婚礼及许多喜庆庆典中的香槟塔就是用这种杯子来搭建的。而线条硬朗,杯身呈三角形美款风格的,虽然也可以来搭香槟塔,但更多地被用于鸡尾酒和小吃容具,以至于很多人错误地称之为鸡尾酒杯,其实标准的叫法应该是北美式浅碟香槟杯。
甜酒杯:
在品尝比较甜的餐后葡萄酒时,要用这种外型矮小,底部有短握柄的酒杯,喝利口酒和甜点酒时都会用这种容量在 50 毫升左右的杯子,这类杯子也有着五花八门的叫法,比如波特杯、雪莉杯,还有人因为这种杯子矮小的身材把开口平直的称为矮脚杯(Pony)。
如今,我们的生活被各式各样的玻璃器具所包围。玻璃杯,是人们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杯具之一,它们质地透明、外形可塑性大、形态各异且用途广泛,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拥有重要的一席之地。
在人们心里,酒杯承载的不仅是酒,而更是人们一直对美的追逐和渴望。
TICKLE QUO
图片来自网络&小红书
部分资料来自《春秋战国琉璃器的研究》
《威士忌研究所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