魔幻的金三银四,在春「困」中自愈 | 城市巡游记

 

最近的上海居民,经历着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,看到「封控」、「抗原」、「我们的城市生病了」等字眼,处在疫情漩涡中心的他们不免有些PTSD。

 
 

根据“照路明”2022年4月12-13日收集的1021份“上海居民疫情心理状态”问卷数据显示:近30天,上海用户搜索“心理咨询”的热度同比上升253%;最近2周,四成上海居民呈现抑郁情绪,66%的上海家庭物资可维持天数短于7天,物资储备越多,人们的负面情绪越少,上海居民的负面情绪已至两年内高点,他们自由的灵魂受困于大好春光之中。

 
 

同时,全国其他地区,疫情反复无常。我们生活秩序被扰乱,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瘫痪长达半个月之久。许多人被迫居家隔离,在一个又一个14天的循环里等待黎明。当疫情成为生活的底色,我们每天都在期盼拐点,期待着回归正常的生产与生活,却在一个个铁铮铮的新闻和现实数据里感到失望落寞,焦虑成了主宰我们情绪的主旋律。

 
 

疫情之下,大家的心理防线日渐崩塌。人间四月天的大好春光里,我们却被「困」住了!该如何缓解这种焦虑?

 

我们可以寻求从阿德勒心理学有三大核心要素寻求一些转换的思路,用简单的语言可以这样概括:

〇 做自己该做的事

〇 捕捉身边的温暖

〇 和焦虑的自己和解

 
 

01 做自己该做的事

 

不夸赞苦难,但鼓励从苦难中建构自己专属生命意义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,强调你一定要做点什么。比如封控在家,就积极配合抗疫工作,专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。或者转移注意力,希望你不要时常觉得烦躁,觉得自己的青春被疫情偷走了,疫情让你的生活陷入混沌,不仅带来客观物质损失,还有强烈的情感冲击。历史是种轮回,过去的战士们用生命构筑梦寐以求的和平盛世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必经历程。

 
 

在和平的年代,我们面对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硬仗。没有壮士扼腕的悲怆,我们有许多的社会身份,比如老板、员工、老师等等,我们要在配合抗疫中积极完善自我,明确自己从属的社会角色,专注于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。

 
 

02 捕捉身边的温暖

 

人们常常感慨钢筋水泥的城市没有人情味,城市邻里之间也并不亲近。然而,因为疫情却让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论是线上,还是线下都变得热络起来。相处几十年的邻居,之前并不是非常熟悉,却在这段被封控的日子,通过交换食物、协作团购物资,关系升温。谁家缺了什么物资,第二天就会看到想要的东西在电梯口出现,或者被有爱的邻居挂在家里大门的门把手上。

 
 

街坊邻里之间和和睦睦,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在一栋栋被封控的大楼里涌动着。彼时冷漠的大都市,此刻充满了人情味。同城的邻里相互资助,外地城市也为魔都抗疫助一臂之力。朋友圈里的上海居民满怀欣喜晒物资,曾经唾手可得的物品,如今依靠四面八方的援助。因为来之不易尽显弥足珍贵,这份喜悦与感动值得被广而告之。

 
 

在被封控无法和好朋友无法见面的时候,我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便利,通过微信群聊、电话、Zoom等即时聊天工具和三五好友进行线上沟通,互相加油打气,关心彼此的情绪,期待重获自由时线下再聚。在危难时刻,我们需要他人的关心和帮助。人与人之间也需要产生链接,在互动中捕捉一股温暖,它将成为逆境中疗愈我们的力量。

 
 

03 与焦虑的自己和解

 

有一部分人被卷入疫情的漩涡之中,或者身边人被拉去了方舱隔离。面对现有医疗资源的匮乏,许多无能为力的事情陆续上演,对个体而言是无奈的。这样的「内疚」情绪演变成一种慢性焦虑,打开手机,共情疲劳来袭而不得不锁屏。思前想后,又想知道个结果,再解锁打开手机,如此循环,「内疚」情绪就变成了日积月累的焦虑。承认自己的焦虑,承认自己的脆弱,和自己说没关系,一切都会过去,需要耐心一点。

 
 

你认为自己所拥有的都是应该的,你觉得孱弱的人就该被优先照顾,但疫情就是在打破这种理所当然。理想与感性的平衡,在混乱时期显得尤为重要,让我们赋予痛苦另一层新的意义。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里鲜少提到self-care,即:自我照顾,其实在当下它变得越来越必要,也衍生出许多方式,比如说呼吸冥想、正念、做些获得即时满足的事、建立工作与生活的边界感。

 
 

隔离在家居家办公期间,除了规律作息和保持适当运动,每天可以抽点时间进行冥想放松。也可以做些能够让我们产生即时满足感的小事情:听一场线上的音乐会,看一场喜欢的电影,复刻心心念念的网红店美食……哪怕是伫立在窗口看日落,喝茶发呆,看看楼下长长的核酸队伍,观察志愿者和团长们忙碌的身影,这些或温暖或无奈的画面都如此意义非凡,丝丝点点预演着解封后的美好。

 
 

如果觉得居家办公期间生活与工作边界感模糊,导致工作效率不高,也可以在家里为自己布置一个专属的工作区,利用日程手账做计划,即使忙碌也要有条不紊,这也是缓解焦虑的具体方式。

 

疫情这场黑天鹅事件令人们的生活被迫按下暂停键,社会环境的大浪淘沙,让我们触摸到世界多面的棱角,个体的生活也在悄然改变。慢放的生活里我们有了更多时间去审视自己,不如趁着这段时日,和家人、朋友好好相处,和自己积极沟通。为自己制定全新的生活与职业目标,创造更多可能性。

TICKLE QUO

图片来自小红书

 
Previous
Previous

上海市民囤菜笔记 | 城市巡游记

Next
Next

一只玻璃杯的进化史 | 工艺文化